首页 > 新闻动态
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出席布莱德战略论坛

2011-09-11

99-10日,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应邀出席在斯洛文尼亚布莱德湖畔举办的布莱德战略论坛,并以嘉宾身份在以塑造未来的力量为题的主论坛和中欧关系分论坛上发言并参与互动。来自欧洲,特别是东南欧各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政、商、学各界人士400余人出席了论坛,国内学术界、企业界人士10余人应邀与会并参与有关讨论。

布莱德论坛现场

谈到对当今世界形势的看法时,傅莹说天下大势,浩浩汤汤,中国视和平与发展为当今世界的大所趋。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就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分析判断了当时的国际形势,认识到世界已经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30多年来中国取得成功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抓住了大势,顺势而为。最近中国发表了《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进一步确认我们将继续坚守这一大势不动摇。

谈到国际权力是否在从西方到东方转移的问题时,傅莹说,事实上国际权力出现的是扩散的趋势。随着资金、技术、市场正从发达国家向更加广阔范围扩散,三十亿甚至更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正在走上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轨道,并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体系也有必要进行相应调整。

例如,二战后建立起来的现行国际治理体系需要改革以适应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参与;世界市场需要更加开放,工业化国家应对来自新兴经济体的投资采取更加欢迎的态度;思想上需要进一步解放,尤其西方人应该摒弃冷战遗留的旧思维和偏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接纳多极化时代的多元政治和文化。胡锦涛主席去年访问法国时提出,21世纪应成为和平、发展、合作的世纪。各国应以伙伴精神携手共进,共创这一美好世纪。

在会场上发言

讨论到互联网和非国家行为体在政治生活中地位上升、对政府传统治理模式构成挑战等问题时,傅莹说,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使得包括微博用户和非政府组织在内的非国家行为体更多地参与到政策制定和监督执行过程中,这本身是积极的变化,为政府听取民间意见提供了新的更加直接的渠道。当然这也对政府决策和治理、尤其是时效提出更高要求。

政府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保持与人民的密切联系,听取人民的呼声,解决出现的问题。与此同时,须注意短期要求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平衡,盲目追随所谓民意,做出无法兑现的承诺, 是对人民不负责任的行为。

傅莹指出,中国幸运地在工业化中期就赶上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更便于政府听取民意,不断改革完善,提高执政能力。中国对前进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有清醒的认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讲话中指出了存在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化四大风险。中国的长处在于能够用批评的眼光审视自己,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不断改革,不断解决问题,不断前进的过程。当然新问题也在不断出现,我们要继续以如履薄冰的心态面对各种新的问题和挑战。

针对中欧是伙伴还是竞争对手的关系,傅莹说,中欧关系正处在重要的发展关口。中国一向视欧盟为战略合作伙伴。经济上,双边贸易从建交时的几十亿美元增长到5000亿美元,欧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技术来源地,同时欧洲国家也从中国发展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中国十二五规划和欧洲2020”战略在促进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有诸多契合点,互利合作前景广阔。政治上,中欧都致力于和平与发展,没有根本利害冲突,都倡导多边主义,在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安全、消除贫困等问题上有广泛的共同利益。

但欧洲对华发展关系一直存在两股相反的作用力,一股是加强合作的吸引力,另一股是怀疑猜忌的排斥力。比如欧洲许多人承认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却不承认中国政治制度和政策上的成功;重视中国作为重要贸易伙伴却迄今不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提出的一些技术标准连有的欧盟成员都不能完全达到,而中国又不想加入欧盟;欢迎中国参与购买欧元债券和投资,却又惊呼中国要买断欧洲;希望加强同中国的国际合作却一直保持对华武器禁运。

这些自相矛盾的做法就如同开车挂三挡却不肯放开手刹,影响了欧洲在华形象和双方发展关系的努力,不仅伤害了中国,也伤害了欧洲自身的利益。中欧关系的当务之急在于建立互信,欧洲应下决心从冷战阴影中走出,把中国作为真正的伙伴开展平等合作。

接受斯洛文尼亚国家电视台采访

对于中国如何看待欧洲面临的困境,傅莹说,目前部分欧洲国家遇到了困难,中国一直密切关注债务危机的发展。一方面,中国对欧洲,对欧元有信心,仍将把欧洲作为主要的投资市场,另一方面,中方也在观察研究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为什么拥有成熟政治体制的这么多国家犯了过度借贷的错误?他们将如何推进结构调整的正确政策?

谈到中国是否对世界经济失衡负有责任时,傅莹表示,出现问题的国家应该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抱怨别国,应该携手合作,而不是相互指责。中国并不追求高额贸易顺差,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增加国内消费,扩大内需,强调进出口并重。西方对华高技术出口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华出口,不利于贸易平衡。十二五期间对外直接投资有望增长到每年1000亿美元的规模,希望欧洲国家对中国企业投资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

傅莹还介绍了中国在知识产权、人权发展等方面取得的积极进展,并就中斯关系、中欧关系、中国发展等问题接受了斯洛文尼亚通讯社和国家电视台采访。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